金鱼为什么会得水霉?
水霉病又称为水霉菌病,是由水霉菌寄生在鱼体体表、鳃等部位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疾病 。该病的病原菌属于水生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条件适宜时,会大量繁殖并侵入鱼体皮肤或鳃组织,引发疾病。[1][2] 水霉病菌对温度要求比较高,适宜生长温度为26℃~35℃,最高致死温度为40℃,最低存活温度为7℃,冬季低温或夏季高温都会抑制病菌繁殖,春秋季是发病的主要季节。
(一)感染途径 以滋养体直接侵入鱼体为主要传播方式,也可通过鱼体体表伤口侵入致病。
(二)临床表现 不同品种的鱼感染水霉病后,其临床症状略有差异。对于金鱼等鱼类而言,一旦出现该病,通常表现为行动迟缓、体色变暗、食欲不振甚至停止摄食,身体侧扁,游动时躯体摆动缺乏规律性;如果疾病持续发展,则会出现贫血、体质衰弱,最后死亡。 如果疾病发生在鱼体体表,则可观察到病变部位出现白毛状菌丝,起初呈点状或线状分布,继而逐渐扩展成绒毛状或絮状,菌丝颜色由初期的白色变为灰色或者茶褐色,严重时全身表面被菌丝覆盖,犹如覆上一层薄霜,因而又称该病为“白毛病”。[3]
(三)检查与诊断 当发现鱼只出现上述症状时,可取疑似病原菌的菌丝进行镜检观察,如发现菌丝及其孢子,即可确诊。必要时,可采取病料进行组织培养或动物实验以进一步确定。
(四)治疗 发现鱼仅表现轻度感染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五)预防 做好鱼池的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水霉病害的关键。每年春天,当水温开始升高,应及时清除池塘中有毒有害物质,彻底清洗养殖水体和养殖器具,并充分曝晒,防止此病发生。对于已发生水霉病的鱼池要及时处理病情,控制病害蔓延。 在日常投喂食物过程中,应注意饵料质量,保证营养均衡,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