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有那么?
2016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关于全球狂犬病的统计数据[1]. 图中显示在2013年到2015年间,每年报告的发病率是145/10万~178/10万之间; 而2010年至2012年的报告发病率则是在134/10万~166/10万之间…… 这里需要介绍的是,这个数据库中的大部分病例都来自高收入国家(80%以上的病例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的国家),而少数来自中东和亚洲的国家——也就是说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般富裕国家的情况。 而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至2015年间,平均每年仅有0.3个美国人死于狂犬病,大约每10万人中有0.1人死亡。在2013年至2014年间更是降至每10万人中只有0.05人死亡[2]. 比较这两个数字可以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比美国要高,而且后者已经接近于零了——要知道在美国被狂犬病毒传染的风险可是非常低的,绝大多数人感染该病毒的途径都是来自于动物。
事实上,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个人被狂犬病杀死,而其中约90%的病例都与狗有关;另外有大约一半的人类感染案与猫直接或间接有关。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乃至世界有许多地区狂犬病仍然是一个非常令人畏惧的疾病呢?
首先是需要明确一点,人类对于狂犬病的恐惧大部分来自于媒体对于恐怖病例的曝光。而媒体选择报道哪些案例出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通常它们会选择那些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的案例来刺激公众的神经,至于一些轻症或者治愈的案例往往难以见到踪影。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人们在对狂犬病的认知上存在严重的“以偏概全”的现象,认为所有的狂犬病都如媒体报道的那样可怕。
其次,中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密集且对宠物管理和免疫不到位,这为狂犬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只动物如果被判断为感染了狂犬病都会立刻受到人们的惧怕,甚至被“处死”,而被咬的人则需要注射大量的疫苗——无论这些疫苗是否必要,是否足量。于是,一个本来应该属于医疗系统的疾病却变成了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目前所发现的病毒株都属于同型病毒,所以以前的疫苗接种史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保护作用,而不必再次接种。这一点也会人为地导致病例数看起来远远低于实际水平。